前言:在学院浓厚的科创氛围浸润和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院学子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勇攀科学高峰,涌现出一批优秀成果。本系列将陆续展示这些闪耀着智慧与汗水的科创故事。本期聚焦生物工程专业2020级本科生张颜伊及其团队在海藻肥的产业化应用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由嘉兴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张颜伊、徐建豪、沈欢睿、林茜茜、赵妍儒等学生组成的团队,在朱长俊副教授指导下开展的国创项目“海藻肥的产业化应用”,不仅顺利通过结项验收,更凭借项目研发期间形成的硬核技术与创新应用成果,在第十八届 “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中斩获国赛特等奖(星系级奖),同时还荣获浙江省乡村振兴金奖等荣誉(图1、2)。


图1 挑战杯获奖证书 图2 乡村振兴获奖证书
此次成果实现了国创科研实践与顶级赛事荣誉的双重突破,充分彰显了学院学子以国创项目为依托的强劲科技创新实力与学以致用的实践精神。
作为承载科研探索与创新实践使命的国创项目,“海藻肥的产业化应用” 的诞生与推进,始终扎根现实需求、聚焦实际难题。项目团队深入嘉兴市陡门村开展实地调研时发现,传统食用菌种植基质存在显著水体污染隐患;而在走访当地海藻加工厂时,大量堆积的海藻渣废弃物难以处理的问题,更让团队坚定了以技术破解资源浪费与污染难题的研究方向 —— 这也成为该国创项目的核心研究切入点。
基于这一发现,以张颜伊为负责人的团队开启了将海藻渣转化为新型食用菌栽培基质的研发之路。历经多轮实验攻关,团队成功研发出定向酶解、有机螯合、梯度控温等关键技术,打造出 “藻新生” 生物有机肥,并首创性地将其应用于食用菌种植。随后,针对菌菇采摘后剩余菌渣可能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团队延续资源循环利用思路,通过添加菌剂梯度发酵技术,研发出“菌未来”生物有机肥,进而构建起 “春有花、夏有果、秋有菊、冬有菇” 的循环种植模式。
在攻克国创项目技术难关的过程中,团队五人分工明确、协作高效:徐建豪与沈欢睿主导基地考察工作,深入调研实际需求、收集场景数据,为项目落地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林茜茜与赵妍儒聚焦实验探索与创新,负责设计技术方案、开展迭代测试,成功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张颜伊则统筹整个项目进程,精准把控时间节点、协调团队资源,保障项目高效推进(图3)。正如指导教师朱长俊所言,国创项目为学生搭建了精准对接现实需求的科研舞台,而挑战杯、乡村振兴等赛事则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培养了学生坚韧不拔的科研信念与开阔的科技视野。

图3 项目负责人张颜伊在基地调研
该项目是嘉兴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生动实践,也是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重视科研育人、推动产学研融合的重要成果。此外,项目在嘉兴G60科创走廊产业与创新研究院展出(图4),还受邀于前往宁波象山、贵州大学参加 “挑战杯”优秀作品展,同期还接受了贵州电视台采访,相关成果得到了多方认可(图5)。

图4 项目在嘉兴G60科创走廊产业与创新研究院展出

图5受邀前往宁波、贵州大学参加“挑战杯”优秀作品展并接受贵州电视台采访
未来,嘉兴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将持续优化国创项目培育体系,搭建更优质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鼓励学子以国创等创新项目为依托,立足现实需求开展深度科研探索,让更多青年学生创新力量在项目的支撑下,在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社会发展的道路上绽放光彩。